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因此天文学上的智识,发达很早。据说在唐、虞时代,已产生了相当精密的历法。王室颁布历朔,指挥全国农事进行,这是一件极重要而寓有神秘性的大政令。到春秋时代,东周王室颁朔的制度,渐渐荒废,转而使天文学知识更普遍地在列国间发展。春秋后半叶,那时似已采用一种以“冬至日”为标准的历法,已有近于七十六年法之痕迹。以一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经七十六年而年、月、日一循环。此等历法之推行,似较西方西元前三三四年楷立普司(Callippus)法还早。那时又似已制定十九年七闰法,亦较西方西元前四三二年梅顿(Meton)之发现为先。中国史上的天文学知识,大体是早于印度或西洋的。
一到战国时代,因于水、火、金、木、土五星的发现,“五行学说”随之而起,渐渐由此产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这一个学说经过相当时期的演变,遂成为汉代学者之“王位禅让论”。大体谓天有青(木)、赤(火)、黄(土)、白(金)、黑(水)五帝,分配于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更迭用事。王者行政,便须相随于此五行时令而各择所宜。如此便配合上当时农事经济的实际需要,而建设了一套政治训条与政治日历。他们又认为历史上的王朝起灭,亦由此五德循环之故。每一王朝,相应于天上之某帝,如周为火德,上应赤帝;秦为水德,上应黑帝之类。这依然是一种“天人相应论”之变相。天上五帝更迭用事,地上王朝亦须追随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