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51]
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一重要论述从来没有引起我国哲学史界的充分重视。正是从物质生活这个“源”出发,马克思解构了各种意识形式,当然也包括哲学和哲学史在内的“独立性外观”,甚至强调“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只能随物质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内在逻辑神话”也就自行解体了,因为按照这一神话,哲学史完全可以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自行向前发展。然而,这种前后哲学家之间的文本与文本之间、观念与观念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即我们上面所说的“流”是否足以构成哲学史独立发展的动力呢?显然,马克思的回答是否定的。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内在逻辑神话”所制造的哲学史独立发展的外观完全是虚幻的。归根到底,现实生活决定着哲学家们的思维和哲学史的演化。所以马克思批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