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当然不能直接照搬大华国的历史经验。因为大明国既没有“科举”的经验,也不知道有多少“合格”的候选人。几经考虑,林浩决定借“科举”的名义,内容却按照林浩前世“高考”的模式,对人才进行筛选。
林浩根据朝阳城官府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力,按照林浩高考时的模式,按照科目不同,对考生进行能力考试。科目考试分为:“算科”、“农科”、“时务科”、“文科”、“策问”。
“算科”主要考察考生的算数能力,范围在“加减乘除”,基本限定在“九九乘法口诀表”的范围;
“农科”主要考察考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无农不稳”,大明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不了解农业节气和基本种植知识的官员,如何管理好治下的百姓;
“文科”主要考察考生基本的文化功底。如果基本报告都无法撰写的官员,那么官员对上级报告工作,又如何对于下级布置工作呢?
“策问”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考察官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时务科”主要是针对国家大事或当前的热门话题,从官员对于“国际民生”大事的思考,考察官员的思想宽度和高度。
发布“科举选拔官员”的公告时,尽管引起的轰动不小。但是朝阳城尚未建立大明国,而且还面临月沙蛮人的危胁。尽管“科举选官”方式,在当今人族当下简直石破天惊,是对人族国家主流的官员选拔“察举制度”的颠覆。但是那时朝阳城势力还太小,影响力毕竟有限。“科举制度”的影响范围实际上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