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自认继承了康德思想,为康德哲学中未曾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发现人类理性能力有限,只能解决现象世界的问题,无法解决本体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说,知性能力无法接触到本体世界。于是,康德另辟蹊径,转而从意志世界探索现象世界的本源,开拓了道德形而上学之路,也许从道德、意志世界,可以敲开本体世界之门。
黑格尔仍旧遵循理性之光,继续探索康德所开拓的哲学路线。在叔本华看来,这简直是一条烦琐无用之路。所以,叔本华看不起黑格尔。于是,叔本华从意志方面着手解决康德的形而上学问题。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所谓的“表象世界”相当于康德所谓的“现象世界”,所谓的“意志世界”则相当于康德所谓的“本体世界”或“物自体”。
在哲学产生以前,在一切合理思想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分裂的说法。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两个世界的观念,已深深烙印在人类意识之中,即使崇尚经世致用的孔夫子,也假定两个世界的存在。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赛亚,也都不断宣扬这种看法。
古希腊哲学家一开始大都认为,世界由某种根本元素构成,如泰勒斯认为“一切东西,实际上都是水”;赫拉克利特说“实体”是“永远燃烧的火”等。这种说法表明:知觉世界的特性是杂多,但杂多不可能是根本的。从根本上看,世界是统一体。于是,在哲学萌芽时期,就认定有两个世界的存在,即“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前者是感觉所及的世界,后者则神秘不可知。